張博超 副教授-個人簡介
學歷
德國 漢堡-哈堡工業大學造船工程博士1992年 10月~ 1999年 2月
台灣大學造船工程碩士 1987年 09月~ 1989年 06月
台灣大學造船工程學士 1983年 10月~ 1987年 06月
現職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工程系副教授兼學諮組組長 2012年 08月
本職經歷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2012/8~迄今)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學務處學生諮商組組長(2007/8~迄今)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助理教授(2002/8~2012/7)
私立致遠管理學院工業管理系助理教授(2002/2~2002/7)
中國造船公司設計處工程師(1999/12~2002/1)
德國漢堡船模水槽試驗室(HSVA)研究工程師(1997 / 01~1998 / 06)
國立台灣大學造船系助教(1989/8~1990/7)
任務經歷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秘書長 (2012/4~迄今)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100年度船舶/遊艇獎初審委員會委員 (2011/11)
100學年度技專校院統一入學測驗命題委員 (2011/4)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23rd Asian-Pacific Technical Exchange and Advisory Meeting on Marine Structures (TEAM2009), 30 Nov. – 3 Dec., 2009 in Kaohsiung, Taiwan
高雄市政府『清潔打撈船相關圖說審查會議』(2009/2)
台南市政府『古代戎克船復原重現計畫』推動及技術小組委員 (2008/11)
教育部技職校院南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學生學習輔導組』工作推動小組委員 (2008/10)
高雄市政府『太陽能愛之船產業諮詢』委員 (2008/8)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97年新進職員甄試命題委員 (2008/6)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第五十屆選務、會員、出版及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8/3)
立委羅世雄國會辦公室『船舶法第27條修法公聽會』(2007/7)
教育部專科學校畢業程度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考科大綱規劃計畫諮詢委員 (2007/2)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第四十九屆會員、技術、選務及出版委員會委員 (2006/3)
阮綜合醫院『性騷擾防治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2006~2009)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年度船舶獎初審委員 (2005/11)
九十三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命題委員 (2004/4)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第四十八屆會員、技術及出版委員會委員 (2004/3)
文建會中國造船公司文化資產清查計畫 小組成員 (2003/11)
中時報系"2003人力船造型大賽"評審委員 (2003/8)
德國台灣協會北德分會會長(1996/10~1997/9)
得獎及證照
德國學術交流基金會(DAAD)留德獎學金(1992年)
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專業素養人才庫人員
教學專長
船舶設計、工程力學、材料力學、人因工程、船舶運動、造船原理
研究專長
船舶設計
人因工程與船舶設計
船舶設計及經濟效益分析
船舶耐海性能評估
船舶穩度及破損安全
駛上駛下型船(Ro-Ro)破損後存活率(Damaged Survivability)
張博超 副教授-個人著作
期刊論文
1. Chang, Bor-Chau (2008), On the Parametric Rolling of Ships Us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Ocean Engineering 35, 447-457, April 2008 (SCI)
2. 張博超(2005), 規則波中船舶之參數橫搖運動,國立高雄海洋科大學報, 第二十期, Dec. 2005
3. Chang, Bor-Chau (1999), On the Damage Survivability of Ro-Ro Ships Investigated by Motion Simulation in a Seaway, Ship Technology Research 46, No. 4, Oct. 1999 (EI)
4. Chang, Bor-Chau; Blume, Peter (1998), Survivability of Damaged Ro-Ro Passenger Vessels, Ship Technology Research 45, No. 3 (EI)
國際研討會論文
1. Kok-Eng Yeap, Bor-Chau Changand Syue-Sinn Leu(2012), On Resistance Prediction of Semi-Planing Hulls, Advanced Maritim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MEC) 2012,10-12 Dec. 2012, Evergree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Taipei, Taiwan
2. Bor-Chau Chang, Syue-Sinn Leu, (2010), On the Relative Velocity between Ship Bow Flare and Waves using Seakeeping Analysis, The 24th Asian-Pacific Technical Exchange and Advisory Meeting on Marine Structures (TEAM 2010), 23 Aug.-26 Aug. 2010 Vladivostok, Russia
3. Shou-Hsiung Hsu, Bor-Chau Chang and Hong-Chung Chen (2009), WhyDouble Side Skin Bulk Carrier? – Study from a Strength Viewpoint, The 23rd Asian-Pacific Technical Exchange and Advisory Meeting on Marine Structures (TEAM 2009), 30 Nov.- 3 Dec. 2009, Kaohsiung, Taiwan
4. Syue-Sinn Leu, Bor-Chau Chang, Kok-Eng Yeap (2009), Control of Weight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Rebuilding of a Ship, The 23rd Asian-Pacific Technical Exchange and Advisory Meeting on Marine Structures (TEAM 2009), 30 Nov.- 3 Dec. 2009, Kaohsiung, Taiwan
5. Kok-Eng Yeap, Bor-Chau Chang and Syue-Sinn Leu (2009), Hull Weight Estimation for Small Craft, The 23rd Asian-Pacific Technical Exchange and Advisory Meeting on Marine Structures (TEAM 2009), 30 Nov.- 3 Dec. 2009, Kaohsiung, Taiwan
6. Chang, Bor-Chau; Leu, Syue-Sinn (2008), On the parametric rolling of ships in regular and irregular waves, TEAM 2008,Oct. 6-9, 2008, Istanbul, Turkey.
7. Chang, Bor-Chau (2007), On the Parametric Rolling of Ships Us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st Sea Transportation (FAST2007), Shanghai, China, September 23-27, 2007.
8. Chang, Bor-Chau; Blume, Peter (1997), Survivability of Damaged Ro-Ro Passenger Vessels, Third int. workshop on theoretical advances in ship stability and practical impact, Hersonissos Crete, Greece, 28 - 29 Oct. 1997
9. Chang, Bor-Chau (1995),On the capsizing safety of damaged ro-ro ships by means of motion simulations in waves, Int. Symposium Ship Safety in a Seaway: Stability, Manoeuvrability, nonlinear appraoch, 1995, Kaliningrad
國內研討會論文
1. 張博超(2011), 以蒙地卡羅模擬為基礎推估非規則波中船舶運動的極值, 第二十三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11年三月五日、六日,高雄蓮潭國際會館,高雄
2. 呂學信、張博超 (2009), 水下拖纜系統之數值模擬, 第二屆兩岸船舶、海洋工程及環境工程水動力學研討會(CSHydro2009), pp.B93-B98, October 12-17, 2009, 台灣海洋大學(NTOU), 基隆
3. 張博超(2007), 以數值方法模擬規則波中船舶之參數橫搖現象, 第十九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7年三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
4. 張博超、李志義(2006), 船上人員疏散過程之微觀式動態模擬, 第十八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6年三月十八、十九日,海洋大學,基隆
5. 張博超(2006), 船上人員疏散過程之微觀式動態模擬, 第十三屆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研討會, 2006年三月四日,義守大學,高雄
6. 張博超(2005), 船上人員疏散過程模擬之探討, 第十七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5年三月十九、二十日,台灣大學,台北
7. 張博超(2005), 船舶的Parametric rolling運動, 第十七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5年三月十九、二十日,台灣大學,台北
8. 張博超(2004), 破損駛上駛下型船舶翻覆安全性之參數研究, 第十六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4年三月五、六日,成功大學,台南
9. 張博超(2003), 駛上駛下型船舶的破損穩度, 第十五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3年三月七、八日,高雄海洋技術學院,高雄
10. 李志義、張博超、沈康生(2002), 船上旅客的疏散逃生動態模擬, 第十四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2年一月三十一日、二月一日,海洋大學,基隆
11. 曾國正、袁國龍、張博超、陳克仁、沈康生、徐中康(2002), Study on Hull Form Development and Seakeeping Performance of Roll/On Roll/Off Passenger and Cargo Ship ,第十四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2年一月三十一日、二月一日,海洋大學,基隆
12. 曾國正、徐中康、張博超、袁國龍、沈康生(2002),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Roll/On Roll/Off Passenger Ship in Taiwan Strait Route,第十四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2年一月三十一日、二月一日,海洋大學,基隆
13. 張博超(2001), 駛上駛下船破損時之翻覆安全性, 第十三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 2001年二月十五、十六日,陽明山,台北
編著
1. C.F. Hung, S.S. Leu & B.C. Chang (2009), Editors of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Asian-Pacific Technical Exchange and Advisory Meeting on Marine Structures (TEAM2009 Kaohsiumg, Nov 30-Dec 3,2009)
學位論文及專書
1. Chang, Bor-Chau (1999), On the Survivability of Damaged Ro-Ro Vessels Using a Simulation Method, Doctor Dissert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Hamburg-Harburg, February 1999
2. 張博超 (1989)﹐船舶初步設計經濟性最適化之研究﹐碩士論文﹐Tech. Report 305﹐國立台灣大學造船工程學研究所﹐1989年六月
技術及成果報告
1. 李雅榮、林輝政、張博超等, 艏外板衝擊動態負荷及船體結構頻譜疲勞分析之結構較適化之研究 (2/3),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100年度研究報告 (CSBC-RD-597.2)
2. 李雅榮、林輝政、張博超等, 艏外板衝擊動態負荷及船體結構頻譜疲勞分析之結構較適化之研究 (1/3),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99年度研究報告 (CSBC-RD-597.1)
3. 李雅榮、林輝政、張博超等, 由實船結構破損推估商船艏部bow flare拍擊力之大小及結構最適化之研究(2/2),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98年度研究報告 (CSBC-RD-560.2)
4. 李雅榮、林輝政、張博超等, 由實船結構破損推估商船艏部bow flare拍擊力之大小及結構最適化之研究(1/2),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97年度研究報告 (CSBC-RD-560.1)
5. Blume, Peter; Chang, Bor-Chau (1998), Überlebensfähigkeit von RoRo-Fähren im Leckfall, Bericht Nr. 1623, Hamburgische Schiffbau-Versuchs Anstalt (HSVA), August 1998, Hamburg (in German)
譯著及其它
1. 張博超(2001),簡介船舶的破損穩度及其規範—特別是駛上駛下型船, 中船季刊, 第二十二卷第二期
2. 張博超(2001), 貨櫃船大型化發展過程中技術層面的考量, 中船季刊, 第二十二卷第一期
3. 張博超(2000), POD推進器簡介及其對船舶設計之影響,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會刊“船”,三十五期,2000年十二月
4. 張博超(2000), 德國魯森(Lürssen)造船廠之介紹, 中船季刊, 第二十一卷第二期
5. 張博超;郭真祥(1994)﹐造船科技之研究與發展在德國受到的重視﹐造船會訊第八期﹐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發行﹐1994年七月
張博超 副教授















瀏覽數:
分享